找到相关内容187篇,用时8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一个禅者的情欲——从百丈野狐公案说起

    ,在许多人的头脑中,仅仅以一个公案来看待。  但实质上,只要我们仔细去体会,就可以发现,其中不仅透露出一个禅者的因果,实际上也隐含了一个禅者正确的情欲。  如果当一个人问禅者,大修行的人,是否还有...一个禅者的情欲——从百丈野狐公案说起  于东辉  当人类社会即将进入到新世纪的前夕,科技的高度发达,已经使整个世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  数千年来流传于无数中国人心灵深处的禅,同样也面临著更多的...

    于东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03369247.html
  • 因果当作如是——灵媒因果说之回应

      因果当作如是——灵媒因果说之回应   报载:白案凶手陈进兴之妻张素真说:有一位“贵人”告诉她很多白案的因果故事。这位张素真口中的“贵人”、“恩人”,是一位灵媒,该灵媒说:陈进兴是...有其因果的说法,其实佛法的因果论,不是这种无助的宿命论,而是有无限可塑性的“因缘论”。   因缘论不是单线思考的因果,它指出:一件事的发生,背后有错综复杂的因缘条件。以白晓燕的惨死为例:把它概约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43689827.html
  • 熊十力范畴说释论

    5.因果 熊十力把因果范畴看成是依事物间的相互关系而有的,为科学知识所待以成立之重要条件。他通过反思佛家小乘和大乘有宗(法相唯识宗)的有关观点发展他自己的因果。 小乘佛家主张,...的产物,世界无非是一切在意识中显现的东西。可见,法相唯识学的因缘说,不是指现实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,而是“识的流转相续”,抽掉了物质基础。(注:关于法相唯识学的因果具体参见任继愈:《汉唐佛教思想论集》...

    刘广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4052054.html
  • 心的经典——心经新释(圣严法师)

    记──讲于农禅寺,除了依照传统讲经方式,以序分、正宗分、流通分而逐句解说,并依经文标示出佛教的宇宙观、人类、人的三世因果、菩萨及佛的境界;层次分明,内容也相当扎实,有助于学人作义理的探究。   ...就慨然布施,不求回报。不考虑自己的利益、损失,只是勇往直前的去做对众生有益的事,如此就能得到自在的利益。 第二篇 心经讲记──人的三世因果   〈人的三世因果──人在生来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心经|圣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1/0051367663.html
  • 佛教与科学的关系(二)

    科学规律是以因果的形式呈现的。下面我对科学的因果观谈两个方面的问题,一是它的不彻底性,一是它的不确定性。我准备从世间普遍共许的角度而不是按照唯识的因果关系思想说明。  不彻底性是指科学的因果不能对一切现象贯彻到底。因果关系指因果相随,给定一个前因,就必有一个后果相随出现。科学规律描述的就是这种因果相随的关系。科学的这种因果在科学的对象域中虽然很有效,但它却是极不彻底的。它的不彻底在什么地方呢?...

    慈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5246809.html
  • 慧远的“因果报应”论新诠

      慧远的“因果报应”论新诠——郭淑新   东晋佛学大师慧远,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系统地阐述因果报应论的高僧。由于慧远将中国传统的灵魂不死以及儒家的伦理思想,融进了佛教的果报论,从而...、社会和人生的普遍法则。佛教的因果是充满智慧的性空缘起的因果,佛教的因果报应论的哲学依据是缘起说。《杂阿含经》说:“有因有缘集世间,有因有缘世间集;有因有缘灭世间,有因有缘世间灭。”(《杂阿含经》...

    郭淑新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2993377.html
  • 佛教对于中国的贡献是甚么?

    ,自从佛教传入之后,「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」的因果,为中国的民间,带来了新兴而有力的希望,佛教给我们指出了生死轮回的问题,以及善恶报应的问题,告诉了我们,一切行为,均由各自负责,善报属于自己,恶果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75940626.html
  • 汉传佛教的近代研究成果简介

    二者结合,形成汉族社会的善恶因果。   超越宗派意识,探索佛教的起源与开展   佛教传入中国,到了隋唐以后,宗派分立明显化,天台、华严、法相等各宗派之间壁垒分明,专宗化的教理研究是主要的趋势。也...佛教的术语、义理与架构而制作的。例如:把佛菩萨的名字改为道教神祇的名字,将“一切众生皆有佛性”改为“一切众生皆有道性”;《太玄真一本际经》借用大乘空的立场解释道性,而《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》则套用无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5448584.html
  • 佛教与人生观

    佛教所讲的因果,虽然也承认命运的存在,承认生命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,然而,命运不是绝对的。一方面,命运建立在因果的基础上;另一方面,由因感果的过程又取决于因缘的推动。佛法所说的因果是众多条件的和合,因而佛法的因果绝不等同于宿命论者的论调。我们今生的生命状态固然和命运有关,和我们前生所带来的生命信息有关,但因还需要缘来成就。在由因感果的过程中,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,都会影响到最终的结局,也就是说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2950090.html
  • 朝山拜佛真正意义

    文殊菩萨那样具有高度的智慧——努力领悟空有因果、世间法、出世间法等所有佛法真谛(其中所蕴涵的哲理);四要像普贤菩萨那样付诸行动——持之以恒、永不懈怠地将佛法真谛用于实践,兢兢业业地弘扬佛法、普度...“大智”,是指他的智慧极高,悟透了“空有”、“因果”、“世间法”和“出世间法”等所有佛法,洞悉一切“般若”(佛法的最高智慧)。   普贤菩萨之“大行”,是指他在实践佛法宏旨(普度众生)方面极为尽心尽力...

    东方妙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23654389.html